财报
财报的全称是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附注说明,不仅仅是财务情况的披露,更能体现一个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及行业价值链网。
- 例如,财报中会披露公司的Top5业务、Top5客户及供应商等信息,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什么、收入来源是什么、主要客户及主要供应商是谁,进而分析该公司所在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及关联关系。
- 报表分为凭证、账簿(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表)、财务三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
- 凭证:业务凭证、损益凭证
- 帐薄:总帐、明细账
-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表。
资产负债表
- 它反映在特定时间点上公司的财务财富状况(类似数据库中的快照)。它告诉你有多少钱可以用于投资,有多少债务要偿还,以及你作为所有者,你的资产值多少钱。查看资产负债表了解更多。它分为3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资产是在当前有一定价值或在未来能提供价值的东西。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类:
- 流动资产 包括现金以及其他打算在一年内使用或出售的东西,比如账上的现金或货架上的商品
- 固定资产 是可以使用一年以上的实物资产,比如车辆,机器或者房产
- 负债是你的企业欠别人或别的企业的钱,分为:
- 流动负债 是你在一年内必须付清的债务,比如税费、采购账单、员工薪酬。它也可以包括一年内到期需支付的贷款和租金
- 长期负债 指一年期以上的债务,它可以包括未偿还的剩余贷款或需支付的租金
- 资产负债表是的所有者权益表示的是扣除公司负债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那部分资产以及其使用去向。
- 所有者权益由以下构成:
- 普通股/股本: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者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非股份制的小微企业所有者可能不持有股票,但享有所有权。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一项表示公司的所有者能够主张权利的资金。
- 未分配利润:当公司赚钱了,它可以把钱分配给股东,也可以留存这些钱 (即保留这些利润)用来增值资产或偿还负债。当公司保留利润的时候,这部分钱应该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项下。
损益表
- 损益表则让你洞察公司在一段时间里的业绩表现(类似一定周期内的数据指标);因此可以用损益表来判断在某一期间是盈利或是亏损,也可以构建覆盖不同时段的损益表,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或者几年。它告诉你公司有哪些开销,为什么赚钱或者亏损。查看损益表篇了解更多。
- 损益表的公式是:利润(也叫净利润)= 利得(也叫收入)- 费用
现金流量表
- 现金流是用来度量流进和流出公司的钱。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性,投资性和筹资性。它呈现公司账上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点,可以帮助你量入为出。查看现金流量表篇了解更多。
- 现金流入,即进入你公司的现金,比如销售收入,收到的贷款和投资款等。
- 现金流出,即离开你公司的现金,比如采购支出,归还贷款,支付工资等。
- 可以用现金流公式来计算未来某一时点上(或过去某一时点上)
- 当期现金余额 = 期初现金余额 +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 存在透支的情况,就是余额为负数。比如:月初有1000元。这个月中,付了1500元费用,卖了300元的产品并收到现金,另外还有1200元的赊销收入,买方要2个月后才支付。下个月初使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计量方法,资产负债表将显示公司的总价值仍为1000元,这是由1000-1500费用 + 300收入 + 1200应收账款得出。余额为-200元。
简单的记账流程
财报的简易关系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 2 )×100%
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低,应解析差异原因,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表示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对该指标的深入解析,可以增强各方面对企业资产经营的关注,促进企业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
2.一般状况下,企业可据此指标与市场资本利率实行比较,如果该指标大于市场利率,则表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行负债经营,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
3.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
管报
财务信息的完善仅仅是管理报告的基础,在实现管理报告的编制中,必然会涉及到多种维度和指标数据的披露。
为了能够在几张通用的数据表中实现多维度分析和指标出具,我们需要对关键维度和指标进行梳理和定义,首先需要对财务分析的业务架构进行定义。
- 痛点:帐表一致、业财一致
损益分析:
- 销量:财务数量、业务数量、实际妥投……
- 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利、销售收入调整……
- 成本:BMC成本:交货成本、材料运输成本、材料流利、成本差异……
- NBMC成本:物流、售后、客服、IT……
- 存货分析:存货库龄、在途物资、跌价计提、跌价结转、跌价回冲;
- 资金分析:资金预估、资金成本、负债结构、风险预期;
- 业务分析:销售单据、服务单据、MAU、DAU……
3.财报VS管报
管理报告和财报面向的应用对象不同:
- 财报更主要是针对股东、债权人及投资机构等外部人员或主体;主要信息覆盖了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是股东了解公司业绩及运营情况的基础,有标准的准则规范可以参考,形制规范。
- 管理报告主要是面向内部经营分析,主要面向集团高层领导、各事业部或BU负责人、财务BP以及其他负责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人员,报告的形制不规范,报告的口径标准不禁统一;主要目的是发现经营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改善,提升内部效能。
4.管报VS预算
战略目标向下分解为预算,年度预算编制形成考核指标;并制定考核方案,分期间对预算进行分解;并与管理报告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差异报告;并分析差异根因,促进业务部门形成改进方案;并激励业务部门形成良性改进流程,形成预实结合的激励循环,为实现预算与实际数横向的可比性,需要对维度、指标进行统一;并需要管报和财报在数据层面上有勾稽关系,管理报告数据来自于核算和财报,有需要在细粒度和维度上与之有区别。
5.管报VS核算
- 核算是财务数据的基础,核算的目的一是为了完成记账和标准实务报表的出具,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运营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核算数据可以作为管理报告用途的前提是财务信息中包含其需要的维度,并能够结合业务数据形成财务运营指标。
- 在会计制度比较完善的公司,会形成标准的会计核算规范准则——也就是COA文档,一般文档中根据业务和财务记账实务的结合,形成一套标准的入账规则。
6.财务VS业务
以最朴素的视角来看,对于一般性不涉及生产制造的贸易型企业来说,企业中最简单的财务模型可以用建模思维抽象为一个泳池与两个水管。
- 进项水管:资金流入,这里主要是指客户的打款,企业投资收益等其他流入项
- 出项水管:资金流出,这里主要指给供应商货款,内部员工工资,企业的其他支出等
那么如果将这个泳池模型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就可以分别称之为:
- 企业营收(进项水管)
- 成本支出(出项水管)
- 利润(泳池有水)
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账法其实也在业务的时时刻刻中都有所体现,比如销售和客户签订合同,这其实是一个收入确认的节点,但签订合同的时刻往往是还没有收到钱的,也许合同签订后 1 周、1 个月,或者是协定分期付款,那么这个时候财务会做出这样的处理:确认这个订单的收入,但把要收的金额记入应收账款中,并推进业务进行到下一节点。
- 在这个场景中,对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 借:应收账款 10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 在这个场景中,对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不同的行业甚至同样的行业中涉及到的场景和产品路线都不同,我们先做个对业务简单的归拢,将业务动作分成以下6个大环节:
环节 | 归类 | 费用 |
---|---|---|
1. 产品定位和客户获取 | 推广、线索 | * 营销费用:企业为推广销售产品而支付的各种成本和费用,通常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 * 广告宣传费用:企业开展广告和宣传活动所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广告投放、创意设计、媒体购买等; * 市场调研费用:企业为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问卷调查、市场分析等。 |
2.订单/合同的签订和分派 | 履约确认 | * 销售收入:客户签约时公司收到的货款; * 预付款:客户需提前支付货款,以确保公司有能力完成订单。此外,预付款也可帮助公司提前获得资金,用于生产和采购等环节; * 应收账款:因为客户一般不会立刻支付全部货款,因此公司需要根据合同约定收取剩余款项。 |
3.物料的采购 | 采购 | * 采购成本:企业为了购买原材料和其他物资而支付的成本,通常包括采购价格、物流费用等; * 存货成本: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经营所持有的存货所产生的成本,通常包括采购成本、仓储费用、库存成本等; * 应付账款:企业向供应商或其他债权人应付的未付款项,通常包括采购欠款、借款等。 |
4.产品生产加工制造 | 制造 | * 原材料成本: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直接物品和物质的成本,通常包括所购买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 * 制造费用:企业制造产品时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等; * 工资薪金: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和薪金,通常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工资、奖金、福利等。 |
5.库存存货管理和物流运输管理 | 仓储物流 | * 仓储费用:企业为存放和保管存货而支付的费用,通常包括仓储租金、保险费等; * 库存成本:企业为持有和管理存货而产生的成本,通常包括采购成本、仓储费用、库存占用成本等; * 物流费用:企业为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而支付的物流成本,通常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 |
6.客户满意度和售后服务 | 售后 | * 服务成本:企业为提供售后服务而产生的成本,通常包括维修费用、人工成本等; * 保修费用:企业为承诺的产品保修而支付的费用,通常包括维修人工成本、配件等; * 客户退货:客户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回或者要求更换的产品,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包括原产品成本、退货物流费用等。 |
7.数字化转型
- 当代的企业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也是企业内部效率和数字化建设的竞争。
- 为什么很多企业开始重视数字化建设,因为好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效率的提升、内部运营成本的降低,同样也是用户极致体验的基础 。
- 同样,企业数字化建设也是业财一体化的前提,只有全部业务和流程进行线上化以后,才能被系统识别,才能形成信息流通过系统实现交互。
1.数字化转型痛点
财务应是企业高管的“眼睛”,帮助企业“看见”业绩差距、潜在经营风险和管理提升机会
- 企业流程运行效率并未真正提升:启用会计报账平台后,财务人员对于入账前的原始票据审核部分由原来的线下纸质单据转换成了了线上电子化单据审核,凭证的生成借用了会计凭证模板和引擎,财务人员原始票据的审核及手工凭证的工作量确实减少了,但是业务人员需要在业务系统做一遍,到会计平台报账时再重复看一遍报账业务信息和报账凭据,出现问题时需要二次调整表单及补充上载报账凭据。对于没有和会计报账平台集成的业务,还需要业务人员把纸质凭据转化成电子票据上载,并手工完成表单填写。从业财端到端流程来看,整体流程的工作量尤其是产供销相关流程的工作量没有减下来,效率也没有真正提升。
- 财务数据明细颗粒度不同,存在业财数据的二次核对且财务信息入账滞后:仓库存货的收发存、设备维修成本等,在会计报账平台下,不太可能实现基于每一次货物移动或订单收发料的实时财务记账,最终财务数据获取的是业务的汇总数据。在这样一个模式下,从会计核算系统反查业务信息是无法实现的,从业务追踪会计凭证也是无法实现的。那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对账是避免不了的。另外,从财务入账的及时性上,财务凭证信息的及时性取决于业务人员报账的及时性,需要借助管理制度及各个系统间的核对报表来报账业财数据的同步及月季数据的完整性。
- 企业的合规管控水平并未因此得到提升:在这样的业财融合模式下,在会计报账平台中所实现的预算控制仍然是在财务入账报销时的事后控制,并没有前移到业务系统,实现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同样,内控点也没有前提到业务系统,实现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因此,企业的合规管控水平并未这样的业财融合而得到提升。
- 业务、财务凭证的实时生成且双向追溯、实现了会计核算的自动化,保证了业务核算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是“强化核算报告,实现合规精准”的重要保障。
- 凭证记录生成有两个特点:一是实时性,业务凭证和财务凭证在系统中实时产生,没有丝毫的时间差;二是数据明细颗粒度相同,业务凭证和财务凭证都保持了业务发生时最原始的数据颗粒度,即数据同源。
- 将企业内部控制点固化到业务流程中,让财务主动融入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来服务业务,从而加强源头治理,实现预算到考核的闭环,并强化穿透检测来防范风险。
2.采购场景
- 如上图设置了4个控制点,其中,寻源报价对应系统中的货源清单和采购信息记录,对采购订单的供应商和采购价格进行控制;发票的三单匹配是对采购订单、收货单和发票进行的匹配检查,保证差异处在财务管理要求的容差范围内;二个审批节点通过系统预制好的工作流直接触发到相关审批人处完成审批。
- 将预算、资金、内部控制点设计在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并在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业务的事前事中控制,事后记录反馈。强化了企业对业务的穿透检测,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3.价值链驱动
- 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当有业务发生时,外部会计凭证和管理会计凭证会同时实时生成。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对象事前维护好了预算、计划数,可以对实际发生数进行管控并对比,实现成本费用的第一次管控。月底在管理会计内部根据成本对象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及精细的作业动因分析,将成本费用在在管理会计内部不同的成本对象间进行第二次分配,结算。月结完毕后,第二次预算计划和实际的对比及差异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出业务经营中的不足和下一步的业务提升点,助力企业内部责任实体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 企业分析除了通过会计凭证为主线扩展形成总账、应收、应付主题外,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维度展开,如以生产订单为主的生产成本控制分析主题、以项目细分结构(WBS)管理为主的项目成本控制分析主题、以采购+库存为主的库存管理主题、以销售业务为主的产品盈利能力分析主题等等。利用这些主题,财务人员可以深度分析企业经营中发现的可提升空间,从而助力企业理性决策、科学决策。
8.财务与合规
-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以及注册制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丰富的发展资源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无论是已上市公司还是走在 IPO 路上的拟上市公司,持续合规化运行和运营效率与效益的持续提升永远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紧迫且重要的两大课题。这两项课题都是复杂体系并受到多因素影响,例如前者既包括业务本身的合法合规,也包括内控合规、财务报告合规以及数据合规;后者既受到市场环境、行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管理模式、 流程、数字化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1.合规标准的适度性以及与业务侧的共识
- 内控指引通常为原则和指导性规范,规定企业需要建立哪些内控制度以及设置哪些控制点,但在控制流程长短、控制节点多少、授权的范围和尺度、审批的并行或串行以及线上或线下、 控制记录的形式等方面并未做出过细规定,而是给了企业自主权,因此,如何把握合规标准的尺度和适度性,不形式化和过度化,既能达到合规要求又不影响经营活动的效率,真正发挥内控的风险防范价值,平衡好合规要求与流程效率的关系,是一项既需要极强专业判断又需要极高管理艺术的任务。
与此同时,内控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执行覆盖企业全部业务活动,需要业务侧的配合与协作, 因此就合规标准与业务侧形成理解与共识,实现刚性要求与自主执行相结合,避免强推强压,对内控执行的效果和可持续性都具有极大作用。
2.合规方案落地的信息化支撑
- 合规方案通常是流程和工作方法的结合,其落地执行一是需要建立制度保障 ;二是需要 IT 系统的强力支撑。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观念的普及,IT 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普遍将内控融入流程,并将流程嵌入 IT系统中固定下来。但是,像收入确认、合同资产确认、项目费用核算与分摊、研发费用归集等场景,仍然缺少成熟的市场化的 IT 系统支撑。这些场景貌似是财务事项,但实际上都基于业务系统计算出每期入账数据,再传递到账务系统生成凭证的过程。有些行业的计算复杂度非常高,但当前 CRM、ERP或其他系统基本都没有成熟的功能可以使用,只能通过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方式解决,成为合规路上的一个障碍。
3.历史业务的合规整改
- 历史业务的合规整改是 IPO 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 报告期内的大量业务需要追溯, 特别是“合同 – 订单 – 发票 – 收入 – 收款”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验证,需要大量数据和档案的检查与核对。对于规范管理和信息化薄弱的企业,需要补签各种内控单据和记录,甚至需要客户、供应商等外部单位的协助,其难度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之所以普遍,是因为很少有企业能够未雨绸缪,各部门能够在内控合规的要求上形成共识并下定决心,前期管理薄弱欠下的账终究要还。